丹參
丹參種植技術
一、丹參種植方法:丹參主產于山東地區,主要以繁育幼苗移栽效益較好,可以和其他中藥材進行田間套種,種植時間主要集中在霜降和立冬這段時間。丹參種植時按照行株距30*25的標準進行種植,每畝用苗7500左右。
二、丹參種植田間管理:
1、在田間管理過程中大田移栽后在幼苗出芽錢,在土壤濕潤的前提下噴施封閉型除草劑,在出苗后丹參除草只能使用丹參專用除草劑進行除草,否則會對丹參造成損傷影響產量。
2、丹參生長環境怕澇,一定要在丹參種植大田里做好排水工作,否則積水會導致減產。在發生嚴重干旱時應及時感概,以噴灌為佳。
3、病蟲害防治
?、偃~斑病危害葉片,5月初發生,6、7月發病嚴重。病部出現深褐色病斑,近圓形或不規則形,后逐漸匯合成大斑,嚴重時葉片枯死。防治方法:實行輪作,選擇地勢高燥的地方種植;增施磷鉀肥,噴施0.3%的磷酸二氫鉀,提高抗病力;發病初期用50%的多菌靈500-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適宜濃度的代森鋅進行葉面噴施。
?、诟∥:Ω?,5-11月發生。發病初期個別支根或須根變褐腐爛,后逐漸向主根擴展,致使全根腐爛,外皮變成黑色,最后植株死亡。防治方法:雨季及時清溝排水;栽前用25%多菌靈200倍液浸種10分鐘;發病初期用50%的多菌靈800-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灌蔸;嚴重時,拔除病株并用石灰消毒病穴。
?、劬瞬“l病植株基部、芽頭及根莖等部位逐漸腐爛,變成褐色,并在發病部位及附近地面以及莖桿基部的內部生有黑色鼠糞狀的菌核和白色菌絲體,植株枯萎死亡。防治方法:加強田間管理,及時疏溝排水;實行水旱輪作;發現病株及時拔除,并用50%氯硝胺加石灰,撒在病株莖基及周圍土面,防止蔓延,或用5%速克靈100倍液澆灌。
三、采收:
丹參生長周期為一年,每畝產干貨400KG左右,移栽后到次年的霜降后至下年春季發芽之前都可以采挖,采挖后可以進行機器烘干或自然晾曬,曬到用手可以捏斷發出響聲時就可以銷售。